《定价的灵魂》 章节介绍
有一种小说,它像一杯咖啡,仔细品尝则回味无穷。这部小说名叫《定价的灵魂》,是当前炙手可热的一部佳作。《定价的灵魂》第2章主要内容:为了应对这些问题,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严格的记忆伦理法,并成立了专门的记忆警察来监管和打击记忆犯罪。尽管记忆交易.........
《定价的灵魂》 第2章 在线试读
为了应对这些问题,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严格的记忆伦理法,并成立了专门的记忆警察来监管和打击记忆犯罪。尽管记忆交易在法律上有诸多限制,但黑市却在暗处蓬勃发展。在黑市上,各种禁忌记忆被高价买卖,包括谋杀、爱情、外星接触等。这些记忆被包装成「记忆艺术品」,供富人收藏和体验。黑市中间人成为了这个灰色世界中的关键人物,他们穿梭于合法与非法之间,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,从中获取巨额利益。黑市的存在,使得记忆交易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。在这里,没有法律的约束,只有利益的驱动。人们为了追求刺激和财富,不惜冒险涉足黑市,而这也让林秋等人陷入了无尽的危机之中。尽管记忆科技为人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乐趣,但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。
记忆裂痕的问题逐渐显现,长期进行记忆交易的人,大脑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,最终可能导致人格的瓦解。而记忆的伪造和篡改,更是让人类的信任体系面临崩溃的危险。此外,记忆科技还引发了一场关于人类身份认同的危机。当一个人的记忆被不断替换和篡改时,他还是原来的自己吗?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人,也让人们对记忆科技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担忧。
22 世纪初的记忆科技革命,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。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,但也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和困境。在这个时代,每个人都在记忆的浪潮中挣扎,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方向。在 22 世纪,人类被分为三类: 记忆原主:从未接受过记忆移植的人,极其稀有,被视为「纯净者」。 记忆拼贴者:接受过部分记忆移植,大部分普通人属于此类。 记忆空壳:因过度出售或更换记忆而丧失稳定人格,沦为行尸走肉。「如果记忆可以移植,那『我』到底是谁?」这个问题,在 22 世纪已经成为哲学、神经科学、甚至法律界的核心争议。 哲学家认为,记忆是人格的基石,篡改记忆等于谋杀「过去的自己」。 科学家反驳,人类大脑本就每天都在重构记忆,所谓的「真实」不过是大脑编造的合理故事。 法律则陷入混乱——如果一个人用移植的记忆犯罪,该判他有罪,还是判记忆的原主人? 富豪资本家更希望利用记忆移植实现永生。在 22 世纪,记忆不再是过去的记录,而是未来的武器。而你,真的准备好面对真相了吗?
头痛发作一、头痛2219 年 11 月 15 日,新海市闸北区。酸雨如织,为这座城市披上一层忧郁的面纱。霓虹灯在雨幕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,显得格外凄凉。林秋是从持续了七分钟的头痛中醒来的。凌晨三点四十二分,闹钟还没响,他的太阳穴先炸开了。那种疼痛像是有人用冰锥在颅内凿冰,细碎的寒气顺着颈椎爬上额头,让他瞬间睁开眼,却只能看见窗外江流大桥的红色警示灯在玻璃上跳动。他蜷成虾米状滚下床,光脚踩在冰凉的瓷砖上时,听见浴室里的刘晨在刷牙。"又疼醒了?" 刘晨探出头,嘴里挂着泡沫,"要不要去医院挂个专家?"林秋摆手,这是他第五次在凌晨被同样的痛感折磨。他摸索着爬回床边,手机屏幕显示凌晨三点四十五分。
疼痛开始退潮时,他突然觉得后颈发烫,像有什么东西在皮肤下蠕动。他摸上去,那里有一道细小的银色缝合线,三年前植入记忆芯片时留下的疤痕。"你那玩意儿不会坏了吧?" 刘晨朝他后颈努了努嘴,"上次新闻说有个程序员的记忆芯片感染病毒,整个脑子……""闭嘴。" 林秋猛地转身,动作太大又引发头痛,"我现在就去诊所。"他抓起外套冲出房间,冷风像匕首扎进领口。巷子里的流浪猫在垃圾桶翻找食物,发出阵阵嘶吼。林秋扶着墙深呼吸,试图将疼痛压回颅骨深处。到了诊所,林秋大声的砸门,「哐、哐、哐」的声音在大街上回荡。惊起一群流浪狗的狂吠。「谁啊,大晚上的不睡觉,找死啊!」,值班医生很不情愿的打开大门,诊所平时晚上不会有人过来,医生睡的正香,被这吵杂声惊醒。 「医生我头疼的厉害,你看看是不是脑里的芯片...」,「肯定是你最近太累了」还没等林秋说完,医生就不耐烦的打断,「大脑跟人一样需要休息,你最近晚上是不是睡眠不好,我给你点止痛药,你先吃着,你这几天好好睡一觉」。
医生拿了一瓶止痛药给林秋,然后匆匆忙忙把他打发走了。